座谈实录 | 李山:十九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7-11-10

来源: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刚才各位专家、各位嘉宾从理论的高度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我希望结合自己参与 “一带一路”工作的经历谈谈个人的体会。国家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宏观的全球治理问题,也包括微观的公司治理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非常具体、非常宏大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把它写进了党章,显然这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做好。要做好这件事,需要解决一个治理的问题。

我们为了推进“一带一路”专门成立了两个金融机构:一个是亚投行,另一个是丝路基金。它们体现的是什么治理呢?亚投行是一个国际多边组织,体现的是全球治理。丝路基金是中国国有独资,体现的是国有治理。我感觉这个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十八大、十九大都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是最大规模的资源配置,将我們的资源往外输出,进行全球配置。那么在这过程中怎么体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呢?我觉得这 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索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当年英国为了搞全球扩张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其实荷兰比英国更早搞东印度公司,但是我们今天谈到东印度公司,都是讲英国这家,因为它最成功,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础。当然它也进行了对别国的侵略,我们中国就是受害国之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公司治理很有特色。一方面它服务于英国国家战略,因此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王本人的鼎力支持,通过国家立法,给了它特许经营权,走向东方,走向世界。同时这个公司不是国有的,也不是皇家所有的,而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民营公司,由120多个私人股东出资成立。

今天我们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搞亚投行很有必要,搞丝路基金也很有必要,但是我觉得从治理体系的角度来讲仍不够。因为在当今世界,如果我们完全用国有机构对外投资,会遇到很多障碍。我刚从西班牙参加全球能源会议回来。在这个会上欧盟能源大臣明确说欧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不欢迎中国的国有企业到欧洲投资能源行业。如果我们通过市场化国际化的机构对外投资,障碍可能就会小很多。我们除了有亚投行、丝路基金这样的官方金融机构,还应当有市场化、国际化的民间金融机构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两年前我牵头在香港成立了丝路金融公司,在实践中摸索。首先我们公司有一个国际化的股权结构。“一带一路”倡议由我们国家发起,所以我们请了中国光大集团、中国邮政集团做公司股东。同时我们也请了“一带”国家沙特阿拉伯的投资者和“一路”国家马来西亚的投资者做公司股东。可以说我们公司的股权结构体现了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原则。

我们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很国际化。我是中国公民,创立这家公司,并担任总裁。我们公司的董事长约翰.桑顿先生是美国人,曾担任美国高盛公司的全球总裁。我们的一位国际顾问哈维尔.索拉那博士是西班牙人,曾任北约秘书长和欧盟理亊会秘书长。另一位国际顾问奥利弗.哈特教授是英国人,去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实践中我感觉我们这种市场化的“国际混合所有制”企业很有战斗力,走出去和外面的世界对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比较有效。但我们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国家支持,这也是我们在治理结构上与东印度公司的根本区别。东印度公司得到英国立法授权,得到英国女王支持。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倡议写进党章,这让我很振奋。我希望今后国家能为我们这样的公司提供更多的支持,增强我们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力。这是想说的是第一点,也就是公司治理问题。

我想说的第二点跟全球治理有关。我认真学习了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很受启发。习主席希望“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但习主席这些重大战略思想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落实。 

比如到目前为止,投资“一带一路”的钱基 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出。亚投行我们出钱最多,丝路基金更是百分之百由我们出钱。全靠我们自己出钱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负担太重,“一带一路”涉及六十几个国家,不能靠任何一个国家之财力独撑。另外一个问题是可能费力不讨好。国外有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我们独自掏钱搞“一带一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意图,甚至是在搞“新殖民主义”。

我讲个具体的例子。我是学经济学的,曾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过几十篇文章。我过去给该报投稿,百分之百发表。但我两年前为《华尔街日报》投稿,倡议中美两国联手共建“一带一路”,编辑却不同意发表。 因为我跟他熟就问他为什么, 是写得不好还是逻辑不对? 当时还是奥巴马当总统,编辑说美国绝不可能支持中国搞“一带一路”,所以我这篇文章没道理。时间证明他的判断不正确。特朗普上台之后,派代表出席了今年我们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

为了践行建立利益和责任共同体的思想,我们就去到沙特阿拉伯,向他们政府建议成立中国—沙特丝路基金。现在已经有中国自己的丝路基金,我们再 搞个中国—沙特丝路基金。沙特对我们很重要。一方面它是石油大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带 一路”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保证我国的能源供给。另一方面它很有钱,可以出资建设"一带一路"。

于是我们建议沙特出一百亿美金,我们中国出一百亿美金,或者与一百亿美金等额的人民币。为什么要用人民币呢? 因为这样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箭双雕。现在很多国家表示欢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是他们更多是欢迎我们拿钱给他们用。如果沙特这样的中东大国能出钱和我们共同投资“一带一路”,意义就不同,对其他国家会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大家的钱放在一起投资,共担风险,真正变成了责任和利益共同体。我们不像美国有军队去保护我们在国外的投资,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建立这种利益共同体来分担和減少投资风险。

一个月前沙特能源大臣对外宣布说沙特愿意出一百亿美金和中国搞中沙丝路基金,这就是我们提的方案。但是我们中方没有机构出钱对接,我找了几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都没谈成。说实在的我很遗憾,我认为这类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亊情国家应该积极支持。

这只是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案例,但却触发了我对如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考。我认为关键在治理,我们应当努力建立能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优势的治理体系,更好更快地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时间有限,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