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委员:解析两会精神及中国金融发展趋势

2018-03-22

全国政协委员  丝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涛石投资公司董事长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

    大家下午好!

    结合参加“两会”讨论的体会,谈一两个跟我的提案有关的问题。

    首先,大家注意到这次“两会”从人员构成来讲有很大的变化。我问莫总怎么选上的?他说,他也不知道,这个过程真的是风清气正,莫总创立了搜房,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长期存在,很多委员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也觉得责任重大,都很认真,我跟莫总在人民大会堂门口碰到了一次,因为我们在不同的驻地也见不着,很多时间都在学习讨论政协会议的精神。这次会议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是《宪法》的修改,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提了意见。现在国家搞依法治国,《宪法》是最高法,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执行好《宪法》,在座的各位都是企业家,宪法修改后就有了执行的问题。中国所有的法律都应该合乎《宪法》,不能说地方政府搞一个规章、搞一个法律跟宪法是冲突的,是不一致的,这是不可以的,怎么保证合宪性是很大的问题,以前没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这个事情。这次机构改革不光是国务院系统,实际上涉及到政协、人大、党的机构,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在人大这块儿跟《宪法》有关的,人大法定委员会叫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其中就是要加强合宪性的审查。全国人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或者是企业一定要关注《宪法》,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以前谁来做合宪性审查,全国人大以前没有这样的机构,法工委下面有一个办公室,首先名不正言不顺,不能由一个没有宪法地位的机构来审核宪法的事儿,同时也没有权威、没有这样的资源,显然过去这方面的工作不够。这次不光修宪,而且把宪法实施的相应机构,把法定委员会功能扩展为宪法与法律委员会。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经济问题。从十九大提出来现在要进行高质量的增长,在“两会”之前大家有一些误解,大家会觉得既然是高质量的增长,好像速度就不重要了,环节很重要,这个说法也比较片面。后来看到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的目标是6.5%,首先这个数字跟过去的水平差不多,用词上、语气上没有那么强调,因为强调的是加强质量性的增长。马克思哲学对立统一,完全没有速度的增长不可能是好质量的增长。如果中国没有过去40年改革高速的增长,今天大家也不会有这样的幸福生活,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房地产市场,所以一定要有速度作为根本保证。而且国家还有两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GDP就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也不能完全不顾速度,当然也不能唯增长率。我讲这个跟在座的各位有关系,因为房地产行业跟经济增长、财富创造紧密相关:一方面它创造了财富,另一方面它也跟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关系。如果仅仅纯粹的、片面的理解质量,而完全不考虑增长速度的话,经济会大起大落,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不好的。国家提出来速度和质量的统一增长,对房地产健康地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个问题讲一讲金融,“三大攻坚战”的三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脱贫,要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第二个任务是环境、质量和速度统一,也是在环境方面要做出一些措施;第三个任务是要防范大的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就跟房地产有关系了,金融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债务风险。房地产这个行业是高负债经营的行业,一旦大企业有风吹草动,银行对他的贷款支持差一点,即使是百强企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去杠杆就是去债务,这就是需要有度掌握的问题,如果去得太快企业就受不了,尤其是房地产受不了,但是如果不去、或者去得太慢,就可能会出现大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是从房地产市场开始的。所以对国家来讲,去杠杆肯定是定了的,但是怎么去或者说去的速度、强度怎么掌握?原则没错,但是要适度。怎么算适度?这就得有一个量化的东西;怎么叫适度?得看现在的杠杆或者说现在的负债率到底高了多少?如果高得很严重就得加速,如果没那么严重可能就不用搞太过激的政策。怎么决定这个事情?负债率=债务÷资产,我们老说中国的负债率很高,但是实际上中国企业整体的负债率是在国际的平均水平,很多时候我们讲的度并没有定量,是不是没有问题,庸人自扰呢?也不是这样,问题在哪儿?我们的债务是多少比较清楚,有多少资产也是清楚的,但是这些资产中有多少好的资产,有多少坏的资产?好的资产就是可以产生现金流,可以拿去还账、还本付息;坏的资产是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不能还本付息的资产,不是有效的资产。如果我们总资产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良资产的话,那么实际的负债率就会很高。大家之所以认为中国的负债率很高,一定是大家认为我们的资产有相当一部分是质量不好,但是到底有多少是不好的这个事情其实是不清楚的,是一笔糊涂帐。

    刚才我跟黄瑜讲到房地产这个行业,她说搜房有一个软件帮银行算这个资产好不好,该不该贷款给他。从微观上好像很清楚,但是有一个宏观的问题,这跟国家的体制有关系。所谓的宏观问题是因为这些银行,大多数都是国有或者说国有控股银行,会受到方方面面的要求,通常跟完全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不太一样,有可能出现借新账还旧账的问题。在正常的情况下到期还不起就是坏资产了,但是他借了新账还了旧账就把这个问题掩盖了,所以从银行的数据看起来还是好资产,因为他一直在还本付息,问题是这个钱不是通过经营活动、通过资产产生的,而是通过金融操作产生的。由于中国存在这样的系统性或者说体制性的特点,所以负债率或者说不良资产的数量或者说不良债务的数量都有可能是不准确的。如果这个不行的话,有没有什么间接的手段?比如说有专门做评估的机构,但是评估机构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进行评估,而且评估也有评估的问题,比如说评估机构找被评的企业收费,这样在动力上就会有影响。股票市场理论上是对企业经营情况资产状况的综合的、间接的反映,但是中国股市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家不认为股价能完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的情况。由于这些问题,防范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迫在眉睫,不能不做,现有的银行也好,证券公司也好,评级机构也好,不足以独立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我建议应该成立独立的市场化同时有权威的评估机构,对中国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这样国家才可以对症下药。到底这个“度”可以掌握在什么地方比较清楚,这是我在“两会”上提的建议。这样一个机构真得做起来了,个人觉得它还挺有中国特色,因为它是针对中国特殊的银行、资本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一个机构性的方案,也是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在金融市场化方面的创新,如果能做好的话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估体系的亮点。

    另外,我觉得香港也很重要,国内的企业也有到香港发展的。前段时间在香港九龙那边拍地,让大家惊讶的是香港老牌的四、五家企业都没有成功,但是这家诞生在香港、业务以大陆为主的房地产企业中标了,正在九龙建商场、住宅。由此可以看到大陆的企业也开始进入了香港市场,也开始有竞争力。
贯彻“一带一路”方针走出去,碧桂园在马来西亚就有房地产投资。沿着丝路走出去,我发现中东也有这方面很大的需求,这是另外一个变化。中国过去40年更多的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现在我们国家经济上强大了,我们也应该对全球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尽自己的义务。所以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要“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大多数还是央企、国企为主力,但是我看到的很多机会更适合市场化的企业,包括在座的房地产企业去抓住这样的机会。因为你要全球布局,中国“两会”之后会有新的政策、新的机会,同时也有新的挑战。如果你有全球眼光的话,会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会看到在“一带一路”上、在香港、在境外有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大家要看得广一点。谢谢大家!